搜索
首页 《静坐》 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意思:静静的坐在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难道必须争。

出自作者[明]朱有燉的《静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静坐闲观理自明》是一首描绘宁静生活和其中蕴含哲理的诗篇。它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两句“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是非荣辱的淡然态度。他选择静坐,远离喧嚣,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和人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不再需要争论或在意他人的评价,包括那些关于名利、荣辱的评价。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他经常在闲暇中度过,不刻意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他愿意提前思考和处理,显示出他的从容和淡定。 “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自然之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喜欢听夜雨中的嫩竹摇曳,欣赏雨后晚云散去、秋高气爽的景象。这些自然之美,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最后两句“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表达了诗人对清雅之情的珍视,以及对超脱世俗、物我两忘的交游的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清雅之意能够被人理解,也希望自己能在物我两忘的交游中寻得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生活和其中蕴含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
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
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关键词解释

  • 自明

    读音:zì míng

    繁体字:自明

    意思:
     1.自我表白。
      ▶《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着以自明。”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何也!’不

  • 静坐

    读音:jìng zuò

    繁体字:靜坐

    英语:sit quietly

    意思:(静坐,静坐)

     1.平静地端坐。
      ▶《韩非子•十过》:“师涓……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 荣辱

    读音:róng rǔ

    繁体字:榮辱

    英语:honour or disgrace

    意思:(荣辱,荣辱)

     1.光荣与耻辱。指地位的高低、名誉的好坏。
      ▶《易•繫辞上》:“言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