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湘中弦》 一夜猿声流泪尽,黄陵祠下泊舟人。

一夜猿声流泪尽,黄陵祠下泊舟人。

意思:一天夜里猿声流着泪尽,黄陵庙下泊船人。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湘中弦》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凉风袅袅月粼粼,竹色兰香秋水滨》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并表达情感的作品,它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夜世界。 首句“凉风袅袅月粼粼”中,“袅袅”形容风声,给人一种轻柔、悠扬的感觉;“月粼粼”则形容月光如水,清澈明亮。这两句描绘了秋夜凉风习习、月光如水的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宁静、清新的基调。 “竹色兰香秋水滨”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环境,竹子、兰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秋水之滨,香气袭人。这句诗以竹色兰香来形容秋夜的清新气息,以“秋水滨”交代了地点,同时与题目中的“秋水”相呼应。 “一夜猿声流泪尽”是诗中的关键句,猿的哀鸣在秋夜中显得格外凄凉,使人悲伤。这句诗通过听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感。 最后,“黄陵祠下泊舟人”以黄陵祠下的景象收尾,表达了诗人泊舟黄陵祠下的感受。黄陵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场所,代表着忠孝、感恩等价值观,诗人在这里停泊,或许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宁静、清幽和凄凉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凉风袅袅月粼粼,竹色兰香秋水滨。
一夜猿声流泪尽,黄陵祠下泊舟人。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黄陵

    读音:huáng líng

    繁体字:黃陵

    英语:Huang Ling

    意思:(黄陵,黄陵)

     1.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
      

  • 流泪

    读音:liú lèi

    繁体字:流淚

    短语:落泪 声泪俱下

    英语:lachrymation

    近义词: 抽泣、堕泪、洒泪、哭泣、陨泣、饮泣、涕零、啜泣、挥泪

  •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
  • 舟人

    读音:zhōu rén

    繁体字:舟人

    英语:Zhouren

    意思:船夫。
      ▶《诗•小雅•大东》:“舟人之子,熊罴是裘。”
      ▶毛传:“舟人,舟楫之人。”
      ▶晋·木华《海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