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叠》 老子七言虽淡泊,不曾一字犯阴何。

老子七言虽淡泊,不曾一字犯阴何。

意思:老子七言虽淡泊,没有一个字犯阴是什么。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十叠》

全文赏析

这首诗《花离京洛缁尘少,诗到齐梁绮语多。老子七言虽淡泊,不曾一字犯阴何》是作者对诗歌发展史的一个回顾,对绮靡文风表示不满,并表明自己的诗歌风格。 首句“花离京洛缁尘少”,诗人以花比喻诗歌,用“离京洛”暗喻诗歌脱离了古代的清新雅致,落入了世俗的尘埃。用“缁尘”这个佛教用语,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尘埃的状态,暗示了诗歌发展的误区。 次句“诗到齐梁绮语多”是对诗歌发展历史的回顾,指出齐梁诗风绮丽浮艳,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流。这种绮丽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发展,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批评。 第三句“老子七言虽淡泊”,诗人以自诩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诗歌风格的看法。“老子”是古代对老人的尊称,这里表示诗人自信、自负的态度。“七言”指七言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认为自己的七言诗风格淡泊,不追求华丽辞藻和繁复的形式,而是注重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最后一句“不曾一字犯阴何”,表明诗人不追求那种过分雕琢、晦涩难懂的诗风,即不使用“阴何”那样的生僻字和冷僻典故,而是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发展史的回顾和对当时诗歌主流风格的批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对诗歌发展的积极推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离京洛缁尘少,诗到齐梁绮语多。
老子七言虽淡泊,不曾一字犯阴何。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一字

    读音:yī zì

    繁体字:一字

    意思:
     1.一个字。
      ▶汉·王充《论衡•鬚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 七言

    读音:qī yán

    繁体字:七言

    英语:a four-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意思:
     1.指七字诗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 淡泊

    读音:dàn bó

    繁体字:淡泊

    短语:洁身自好 与世无争 落落寡合 孤芳自赏 出世

    英语:not seek fame and wealth

    意思:
     1.恬淡,

  • 老子

    读音:lǎo zi

    繁体字:老子

    短语:父亲 爹 翁 大人 大 父 爷 爸 爹爹 爸爸

    英语:father

    意思:
     1.老年人自称。犹老夫。

  • 阴何

    读音:yīn hé

    繁体字:陰何

    意思:(阴何,阴何)
    南朝·梁诗人何逊和陈诗人阴铿的并称。
      ▶唐·杜甫《解闷》诗之七:“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唐·殷尧藩《酬雍秀才》诗之二:“兴来聊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