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史十首 孔明》 莫恨流星堕渭滨,出师未捷已沾巾。

莫恨流星堕渭滨,出师未捷已沾巾。

意思:没有遗憾流星落在渭水之滨,出师未捷已沾巾。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读史十首 孔明》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莫恨流星堕渭滨,出师未捷已沾巾》。首先,让我们对这首诗的背景进行一些了解。它描绘的是一场未完成的战争,以及对于胜利的渴望和遗憾。 首句“莫恨流星堕渭滨”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未果的遗憾,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沉溺于失败,而要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流星象征着瞬间的希望和短暂的胜利,但未能实现其价值,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出师未捷已沾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完成壮志的遗憾和悲伤,就像擦眼泪一样,无法避免。 “天应留取生司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期待。他希望命运能够留下司马这样的英雄,以便他日再战,夺取胜利。这是一种深深的期待和希望,也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归作他年取魏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战场,打败敌人,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种豪情壮志,也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未完成战争的遗憾和悲伤,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期待。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决心的诗,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勇气。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恨流星堕渭滨,出师未捷已沾巾。
天应留取生司马,归作他年取魏人。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渭滨

    引用解释

    《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宋书·周续之传》:“是以 渭 滨佐 周 ,圣德广运; 商洛 匡 汉 ,英业乃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宠遇偏嗤 莘野 薄,奇逢半笑 渭 滨迟。”

    读音:wèi bīn

  • 出师

    读音:chū shī

    繁体字:出師

    短语:进军 出征 出动 用兵

    英语:dispatch troops

    意思:(出师,出师)

     1.出兵。
      ▶

  • 流星

    解释

    流星 liúxīng

    [meteor; shooting star] 太阳系中无数小微粒之一,只有当它碰巧落到地球大气层内时才能直接观测到,在大气中由于受到运动的阻力会引起暂时的灼热,此时若在夜间,天空中就出现一道亮光

  • 沾巾

    读音:zhān jīn

    繁体字:沾巾

    意思: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愚沾巾宿草,无媿抽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