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使京西》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意思:卢龙已恢复两平,烽火楼边处处耕种。

出自作者[唐]李涉的《奉使京西》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是一首描绘战争后人民重新开始耕种,而书生却骑着瘦马在战乱之地行走,原州城下又出现了士兵的景象。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以及书生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无助。 首句“卢龙已复两河平”,描述了战争结束后的情景,卢龙已经恢复平静,两河的百姓开始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烽火楼边的耕地也开始重新播种。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珍惜。 “烽火楼边处处耕”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战后人民重新开始耕种的生活场景,烽火楼边处处可见耕种的人们,这是对和平生活的生动描绘。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描绘了书生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无助。书生骑着瘦马在战乱之地行走,这不仅表达了书生对战争的无奈和无助,也表达了人们对书生命运的同情和感慨。同时,“原州城下又添兵”一句,暗示了战争并未完全结束,和平只是两次战争的间隙,而不是永远。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后的和平景象和书生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无助,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生活,不要轻易发动战争,要为和平而努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关键词解释

  • 两河

    读音:liǎng hé

    繁体字:兩河

    意思:(两河,两河)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

  • 烽火

    读音:fēng huǒ

    繁体字:烽火

    短语:乱 仗 战祸 战争 战乱 战 战事 干戈 兵戈 刀兵

    英语:signal fire

    意思:
     1.古时边防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