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台城杂诗七首》 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

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

意思: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避空虚高兴地脚步声。

出自作者[宋]曹勋的《台城杂诗七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寒冷、清愁和瘦弱,以及他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好句传世的向往。 首联“雨后秋风十日阴,罗衣初觉晓寒侵”描绘了秋天的气象和诗人感受到的寒冷。雨后秋风吹拂,天空阴沉了十天,穿着罗衣的诗人开始感到了早晨的寒意。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气象和感受,渲染出秋天的氛围和诗人的感受。 颔联“清愁强欲亲欢伯,瘦骨何能举聚针”表达了诗人的清愁和瘦弱。诗人想要亲近欢乐的人,但是自己的瘦弱身体却连聚针都难以举起。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感受和身体状态。 颈联“碧玉丽词残照晚,青楼秀色暮云深”描绘了美丽的景色。诗人用碧玉来形容词句的美丽,用残照晚来形容时间的推移。青楼的秀色和暮云的深沉,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和景色的美丽。 尾联“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表达了诗人对好句传世的向往。中郎的好句能够传遍茅屋,让人感到欢喜。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美句的赞美和向往,也暗示了自己的追求和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诗人感受和美丽词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对好句传世的向往,也传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后秋风十日阴,罗衣初觉晓寒侵。
清愁强欲亲欢伯,瘦骨何能举聚针。
碧玉丽词残照晚,青楼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

关键词解释

  • 足音

    读音:zú yīn

    繁体字:足音

    意思:脚步声。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迳、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明·杨慎《东望楼》诗:“穹谷无足音,远水无归舟。”

  • 茅屋

    读音:máo wū

    繁体字:茅屋

    短语:庵 草房

    英语:cottage

    意思:亦作“茆屋”。
     用茅草盖的房屋。
      ▶《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 中郎

    读音:zhōng láng

    繁体字:中郎

    意思:
     1.官名。
      ▶秦置,汉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
      ▶汉·苏武、蔡邕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