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渔翁》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意思:草衣荷笠鬓如霜,说自己家编楚水阳。

出自作者[唐]韦庄的《赠渔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穿草衣,头戴荷笠,两鬓白如霜的老人的形象。他说他家住在楚水阳,那里满岸的秋风吹动着枳橘,环绕着池塘的是烟雨种植着的菰蒋。在夜晚,他用芦刀切着红鳞腻的鱼,早晨则用水甑蒸着紫芋,香气四溢。他曾期望在五湖与范蠡相遇,但长久以来已经忘记了这个约定。 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风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所处的环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诗中的语言简练流畅,意象生动,给人以美感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作者介绍 韦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关键词解释

  • 荷笠

    引用解释

    荷叶制成的斗笠。 唐 皮日休 《雨中游包山精舍》诗:“薜带轻束腰,荷笠低遮面。” 前蜀 韦庄 《赠渔翁》诗:“草衣荷笠鬢如霜,自説家编 楚 水阳。”

    读音:hé lì

  • 楚水

    读音:chǔ shuǐ

    繁体字:楚水

    意思:
     1.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

  • 草衣

    读音:cǎo yī

    繁体字:草衣

    意思:
     1.编草为衣。
      ▶南朝·齐萧子良《陈时政密启》之二:“民特尤贫,连年失稔,草衣藿食,稍有流亡。”
      ▶《辽史•营卫志上》:“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处,熙熙于

  • 说家

    读音:shuō jiā

    繁体字:說家

    意思:(说家,说家)
    注家或评论家。
      ▶汉·王充《论衡•正说》:“说家以为譬喻增饰,使事失正是,诚而不存。”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序》:“踰三四年遂成卷,

  • 水阳

    读音:shuǐ yáng

    繁体字:水陽

    意思:(水阳,水阳)
    水的北面。
      ▶南朝·梁·江淹《赤虹赋》:“赩赫山顶,炤燎水阳。”

    解释:1.水的北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