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年嗟晚,知非骨已惊。
意思:学道年很晚,知道不是骨已惊。
出自作者[宋]宋庠的《寄李端明献臣》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学道、晚成、淡泊名利、内心坚守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学道年嗟晚,知非骨已惊。”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学道但年纪已晚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是非的清醒认识和内心的惊愕。这一联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早年的放纵和晚年的悔悟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颔联“世纷夸要路,天意罪浮名。”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的厌恶和对天意的敬畏。这里,“要路”和“浮名”是世俗的象征,而“天意”则是作者对于命运的敬畏和对于自己内心的坚守。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的坚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于人生的深刻反思。
颈联“汶上朱轓宠,淮南白髮生。”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上的经历和变化。这里,“朱轓宠”是作者在官场上的荣耀和地位的象征,“白髮生”则暗示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于人生的反思。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复杂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尾联“惟馀方寸地,留贮岁寒情。”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的坚守和对于岁寒之情的珍视。这里,“方寸地”指的是内心,而“岁寒情”则是指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人生的坚守。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的坚守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于未来的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道、晚成、淡泊名利、内心坚守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