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秋浮亭夜集分韵得催字》 海国新凉一雁来,衣冠高会壮怀开。

海国新凉一雁来,衣冠高会壮怀开。

意思:沿海国新凉一雁来,穿戴高会壮怀开。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新秋浮亭夜集分韵得催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海国新凉一雁来,衣冠高会壮怀开》是一首描绘海滨宴饮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海国新凉一雁来”,描绘了海边的清凉氛围,一只大雁带来的秋天的讯息。这句诗为接下来的宴饮活动定下了凄清而美好的基调。 “衣冠高会壮怀开”一句,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们在海滨的聚会,衣冠楚楚,气氛热烈,胸怀开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的满足。 “浮亭夜月樽前满”和“古树秋声笛里哀”两句,分别描绘了夜色中的浮亭和秋天的古树以及宴饮时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豪放和友人们的深情。 “白发朋游嗟落魄,青山旧业怨低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对年华老去和生活的艰辛感到无奈和哀怨。 最后两句“灯残酒醒还成别,刻漏应愁晓箭催。”描绘了诗人酒醒后的离别场景,时间紧迫的无奈感也表现了出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滨的宴饮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慨、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以及对时间紧迫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国新凉一雁来,衣冠高会壮怀开。
浮亭夜月樽前满,古树秋声笛里哀。
白发朋游嗟落魄,青山旧业怨低摧。
灯残酒醒还成别,刻漏应愁晓箭催。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雁来

    读音:yàn lái

    繁体字:雁來

    意思:(雁来,雁来)
    亦作“鴈来”。
     即雁来红。
      ▶清·黄宗羲《小园记》:“至于丽春、款冬、丈红、段锦、鴈来、燕麦……丛生砌下,递换疄间。”参见“雁来红”。

  • 海国

    读音:hǎi guó

    繁体字:海國

    意思:(海国,海国)

     1.近海地域。
      ▶唐·张籍《送南迁客》诗:“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
      ▶宋·苏轼《新年》诗之三:“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

  • 壮怀

    读音:zhuàng huái

    繁体字:壯懷

    意思:(壮怀,壮怀)
    豪壮的胸怀。
      ▶唐·韩愈《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宋·辛弃疾《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

  • 新凉

    读音:xīn liáng

    繁体字:新涼

    意思:(新凉,新凉)
    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宋徐玑《新凉》诗:“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