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传》云:吴主孙权与蜀》 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意思:汉政权不安且把手,楚国醪虽满肯同心。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题润州妙善前石羊(《传》云:吴主孙权与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首联“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中,“紫髯桑盖”指的是传说中的项羽,他身材高大,髯紫面赤,因此得名。诗人在此沉吟思索,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思考。而“很石”则是鸿门宴上刘邦所坐的石头,也见证了那段历史。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典故和历史事件,引领读者进入诗的主题。 颔联“汉鼎未安聊把手,
楚醪虽满肯同心。”中,“汉鼎未安”指的是汉朝的动荡不安,而“聊把手”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希望人们能够携手共进,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楚醪虽满”中的“楚醪”指的是楚国的酒,暗喻楚国曾经的辉煌,但诗人却用“肯同心”表达了对楚国曾经的英雄们的敬仰和怀念。这一联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颈联“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中,“英雄已往”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英雄们的敬仰,“时难问”则表达了对历史难解之谜的困惑和疑问,“苔藓何知日渐深”则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的感慨。这一联通过疑问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尾联“还有市鄽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中,“市鄽沽酒客”指的是市井中的酒客,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雀喧鸠聚”则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一联通过市井酒客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简练而有力,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
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
还有市鄽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汉鼎

    读音:hàn dǐng

    繁体字:漢鼎

    意思:(汉鼎,汉鼎)
    汉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汉代社稷。
      ▶唐·司空图《杂题》诗之一:“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清·沈曰霖《晋人麈•诗话•关侯祠

  • 同心

    读音:tóng xīn

    繁体字:衕心

    短语:众志成城 同仇敌忾 同心同德 同心协力

    英语:concentric

    意思:
     1.齐心。
      ▶《易•繫辞上》:

  • 把手

    读音:bǎ shǒu

    繁体字:把手

    短语:靠手

    英语:knob

    意思:
     1.握手。
      ▶《三国志•魏志•张邈传》:“吕布之捨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