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曲歌辞·踏歌行》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意思:月落乌啼云雨四散,儿童在路上拾花钿。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杂曲歌辞·踏歌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江月出大堤平》是一首描绘春天夜晚江边景色的诗,同时也通过女郎、鹧鸪、妆容、歌舞等元素,表达了人生的欢乐与哀愁。 首联“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美景,大堤平坦,江月如画,女郎们手牵手地走着,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颔联“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进一步描绘了女郎们的活动,她们唱着新词,但声音淹没在鹧鸪的鸣叫声中,最后消失在红霞之中,这一联既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接下来的几联中,“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描述了女郎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则描绘了她们的歌舞场景,她们的歌声和舞蹈在风露中传递,令人难忘。 最后,“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则表达了欢乐总是短暂,云雨散去,游童在陌上拾起遗落的花钿,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春江月夜的描绘和对女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欢乐与哀愁,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云雨

    读音:yún yǔ

    繁体字:雲雨

    短语:人道 欢 房事

    英语:making love

    意思:(云雨,云雨)

     1.云和雨。
      ▶唐·李绅《南梁行》

  • 乌啼

    读音:wū tí

    繁体字:烏啼

    意思:(乌啼,乌啼)
    指琴曲《乌夜啼引》或《乌啼引》。
      ▶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今君为我千万弹,《乌啼》啄啄泪澜澜。”参见“乌夜啼

  • 散游

    读音:sàn yóu

    繁体字:散游

    意思:(参见散游)
    见“散游”。

    解释:1.亦作\"散游\"。 2.四出交游。 3.到处游逛。

    造句:

  • 花钿

    引用解释

    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陆离羽佩,杂错花鈿。”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元 贯云石 《一枝花·离间》套曲:“花鈿坠,懒贴香腮,衫袖湿,镇淹泪眼,玉簪斜,倦整云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裹残罗帕,戴过花鈿,旧笙簫无一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