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衢州席刑部早秋》 风来野渡闻渔笛,雾歛晴天见蜃楼。

风来野渡闻渔笛,雾歛晴天见蜃楼。

意思:风来野过听说捕鱼笛,雾整肃晴天看到海市屋楼。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次韵和衢州席刑部早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朱火荧荧向夕流,林间一叶忽惊秋》是一首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乐观的态度。 首句“朱火荧荧向夕流,林间一叶忽惊秋”描绘了夕阳下火红的流光,仿佛在林间的一片叶子中突然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这句诗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深的秋意。 “风来野渡闻渔笛,雾歛晴天见蜃楼”描绘了风在野外的渡口吹过,渔人们吹起了渔笛,而晴天的早晨,海面上仿佛出现了海市蜃楼的美景。这两句诗以音乐和视觉的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艳爱芙蓉开幕府,香怜杜若老汀洲”则以生动的比喻,将芙蓉比喻为壮丽的景象,杜若则是汀洲上一份美丽的植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最后,“使君鬓畔多玄发,临水登山不用愁”表达了诗人乐观的态度,即使年华老去,但依然可以临水登山,享受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朱火荧荧向夕流,林间一叶忽惊秋。
风来野渡闻渔笛,雾歛晴天见蜃楼。
艳爱芙蓉开幕府,香怜杜若老汀洲。
使君鬓畔多玄发,临水登山不用愁。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蜃楼

    读音:shèn lóu

    繁体字:蜃樓

    意思:(蜃楼,蜃楼)
    古人谓蜃气变幻成的楼阁。
      ▶宋·陈允平《渡江云•三潭印月》词:“烟沉雾迴,怪蜃楼飞入清虚。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
      ▶明·陈汝元《金莲

  • 野渡

    读音:yě dù

    繁体字:野渡

    意思: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吴潜《海棠春•郊行》词:“云梢雾末,溪桥野渡,尽是春愁落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