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 时恩门相公镇山南。》 声名本自文章得,藩溷曾劳笔砚随。

声名本自文章得,藩溷曾劳笔砚随。

意思:名声本来文章得,厕所曾劳笔砚随。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 时恩门相公镇山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厚的友情,展示了同攀高处枝头的惊喜,夜晚闲赏绣屏的静谧,花径醉归的欢闹,体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共同享受生活的情趣。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名声和文章的追求,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中,“年来惊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年来相互了解、心灵相通的感情。“高处同攀次第枝”则形象地描述了两人一同攀登高处,共同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景。 颔联“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进一步展示了作者与友人夜晚闲赏绣屏,花径醉归的生活画面,充满了惬意与欢乐。 颈联“声名本自文章得,藩溷曾劳笔砚随”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声和文章的看法,认为名声来自于文章的成就,而笔墨劳动也曾带来辛苦。 尾联“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虽然距离家乡恩门四千里,但只能在梦中见到家乡的旌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生动的景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友情、追求、思乡等多重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自文章得,藩溷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笔砚

    读音:bǐ yàn

    繁体字:筆硯

    意思:(笔砚,笔砚)
    亦作“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

  • 声名

    读音:shēng míng

    繁体字:聲名

    短语:信誉 声望 声 名 誉 望

    英语:reputation

    意思:(声名,声名)

     1.名声。
     

  • 文章

    读音:wén zhāng

    繁体字:文章

    短语:稿子 章

    英语:article

    意思: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墨子•非乐上》:“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 本自

    读音:běn zì

    繁体字:本自

    意思:本来就,一向是。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王本自有一往隽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