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鹤二首》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意思:反而觉得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说话声音娇。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池鹤二首》

全文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以鹤为题材的诗歌,通过对鹤的描绘和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鹤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高竹笼前无伴侣的鹤,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鹤在乱鸡群中显得风标独秀,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展现出鹤的优雅和美丽。诗人通过描写鸬鹚和鹦鹉与鹤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鹤的高贵品质。最后,诗人通过鹤的临风一唳,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和怀念。 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池中鹤稀少,担心是辽东老令威化身而来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诗中描述了鹤在松枝上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等细节,展现了鹤的生活习性和美丽。最后,诗人通过询问鹤的故巢所在之处,表达了对鹤的关心和对自然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自由和美丽的追求。通过描绘鹤的形象和细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意,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徊且向笼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鸬鹚

    读音:lú cí

    繁体字:鸕鶿

    短语:鱼鹰

    英语:cormorant

    意思:(鸬鹚,鸬鹚)

     1.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

  • 语声

    读音:yǔ shēng

    繁体字:語聲

    意思:(语声,语声)
    说话的声音。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寂然半晌,语声不可辨。”
    ------------------------------
    语声

  • 下苦

    读音:xià kǔ

    繁体字:下苦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