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生北行》 朝散午门西,春风起御堤。

朝散午门西,春风起御堤。

意思:朝散午门西,春风起到堤。

出自作者[明]李梦阳的《送王生北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朝散午门西的春风、御堤上的春花和早莺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首句“朝散午门西,春风起御堤。”诗人以清晨的阳光为背景,描绘了朝散午门西的景象。春风轻轻吹过御堤,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这里的“春风”不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政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同时,“御堤”作为地点,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位置和环境,使得诗歌的场景更加生动。 “上林花半发,几处早莺啼。”诗人继续描绘了御堤上的春花和早莺。这里的“上林花半发”形象地描绘了花蕾初绽、含苞待放的景象,给人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感觉。而“几处早莺啼”则以鸟鸣来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使人仿佛能听到鸟儿的欢快叫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首诗的意境优美,画面感强,使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御堤,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此外,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朝散午门西的春风中,诗人看到了政治清明和社会秩序井然的象征;在上林花半发的春景中,诗人看到了希望和期待的象征;在早莺的啼叫声中,诗人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这些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散午门西,春风起御堤。
上林花半发,几处早莺啼。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关键词解释

  • 午门

    读音:wǔ mén

    繁体字:午門

    英语:Meridian Gate

    意思:(午门,午门)
    亦称“午朝门”。
     帝王宫城的正门,是群臣待朝或候旨的地方。
      ▶唐·王建《春日午门西望

  • 春风

    读音:chūn fēng

    繁体字:春風

    英语:spring breeze

    意思:(春风,春风)

     1.春天的风。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

  • 朝散

    读音:cháo sàn

    繁体字:朝散

    意思:朝散大夫的省称。
      ▶隋时设置的散官名。
      ▶唐·宋时文阶官之制,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
      ▶元朝时升至从四品下,明时废除。
      ▶唐·白居易《闻行简恩赐

  • 风起

    读音:fēng qǐ

    繁体字:風起

    意思:(风起,风起)

     1.风颳起来。
      ▶晋·陆机《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

  • 御堤

    读音:yù dī

    繁体字:禦堤

    意思:禁苑中的堤。
      ▶唐·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诗:“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

    解释:1.禁苑中的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