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 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

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

意思:天鹅长袍缠到便牙红色,笑我山中芰做衣服。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诗人的才华和仕途的顺利。诗中描绘了诗人穿着华丽的官服,笑谈自己山中穿着芰制的衣服,表达了对仕途的向往和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通过对比自己山中穿着芰制的衣服和诗人穿着华丽的官服,表达了对仕途的向往和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份的高贵和地位的显赫。 颔联“姓字两回香桂籍,声华一日动天扉”,通过描述诗人的才华和声望,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仰之情。这里用“姓字两回香桂籍”来形容诗人的才华和声望,暗示了诗人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声华一日动天扉”则表达了诗人仕途的顺利和荣耀。 颈联“政有霜螯须别驾,待呼巴菊寿兹闱”,进一步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和对诗人的祝福。这里用“政有霜螯须别驾”来形容诗人的官职和地位,暗示了诗人仕途的顺利和权力的显赫。而“待呼巴菊寿兹闱”则表达了对诗人家庭的祝福和长寿的祝愿。 尾联“千古岳阳登览地,好诗相记莫相违”,表达了诗人对诗人登岳阳楼赏美景的邀请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欣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穿着华丽的官服、才华和声望、仕途的顺利和家庭祝福等细节,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和对诗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通过邀请诗人登岳阳楼赏美景,展现了诗人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
姓字两回香桂籍,声华一日动天扉。
政有霜螯须别驾,待呼巴菊寿兹闱。
千古岳阳登览地,好诗相记莫相违。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鹄袍

    读音:hú páo

    繁体字:鵠袍

    意思:(鹄袍,鹄袍)
    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
      ▶宋·杨万里《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鹄袍诣阙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宋·方岳《送刘仲子就试》诗:“鹄袍纔脱须重读,

  • 我山

    读音:wǒ shān

    繁体字:我山

    意思:喻顽固的我执。
      ▶唐·司空图《与伏牛长老偈》诗之一:“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宋·范成大《蛮触》诗:“万仞我山高不极,一团心火蔓难图。”参见“我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