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身亡国非无痛,保士全民尚可矜。
意思:失去自己灭亡的国家不是没有疼痛,保人士全人民还可以夸耀。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南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中原兴衰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反思。
首句“中原赤气已龙兴,岂必桥江罪若冰。”描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气候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势力正在崛起,暗示着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而“岂必桥江罪若冰”则表达了诗人对其他地区的关注,暗示着整个国家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花不忍看春哭后,金何曾惜岁斋僧。”这句诗通过花和金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在春天被哭泣之后,就失去了原有的美丽。金曾经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并没有珍惜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而是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失身亡国非无痛,保士全民尚可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国之君的同情和对保家卫国者的敬意。他们虽然失去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仍然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最后,“复遇大梁爱文艺,余臣往往与瀛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梁地区文化艺术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大梁地区的人们热爱文化艺术,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但是,余臣往往与瀛登,也暗示着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敬意。诗人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和反思,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和机遇,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