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寺里夜曾听,又听灵溪溪水流。
意思:灵溪寺里晚上曾听,又听灵溪溪水流。
出自作者[宋]方岳的《芭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数叶芭蕉数叶秋,灯长雨久不眠愁。灵溪寺里夜曾听,又听灵溪溪水流。》以芭蕉、秋雨、寺庙、溪水等元素,描绘出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的题目开始,我们了解到这首诗是在描述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在灵溪寺中,听着芭蕉叶摇曳的声音,看着雨水滴落在灯笼上,无法入睡的情景。这样的场景设定,已经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
首句“数叶芭蕉数叶秋”,诗人以数叶芭蕉作为秋天的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通过“数叶”这个细节,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芭蕉叶的关注和观察之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第二句“灯长雨久不眠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灯长雨久,表明了环境的恶劣,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得室内光线昏暗,雨水不断,这样的环境使得诗人无法入睡,内心的愁绪愈发浓烈。
第三句“灵溪寺里夜曾听”,诗人回忆起在灵溪寺的夜晚,曾经听过溪水潺潺的声音。这一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背景信息,即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灵溪寺。灵溪寺是一个宁静的地方,夜晚的溪水声给诗人带来了片刻的宁静和安慰。
最后一句“又听灵溪溪水流”,诗人再次听到了灵溪寺的溪水声,但这次是在寂静的夜晚。这一句与首句形成呼应,再次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同时,“又听”一词也暗示了诗人经常来到灵溪寺,寻找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芭蕉、雨夜、灵溪寺等元素,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芭蕉、秋雨、灯笼、溪水等,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