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游眺二绝句》 从教乌帽欺人发,不耐黄花乱客愁。

从教乌帽欺人发,不耐黄花乱客愁。

意思:从教乌帽欺骗人的头发,不耐黄花乱客愁。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九日游眺二绝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频年摇落寄边州,无赖今晨强出游。从教乌帽欺人发,不耐黄花乱客愁》是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边州人常年漂泊,无赖天气无奈出游的愁苦心情。 首句“频年摇落寄边州”,诗人用“频年摇落”来表达自己常年漂泊在边州,生活动荡不定。一个“摇落”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次句“无赖今晨强出游”中的“无赖”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天气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愁苦。尽管如此,诗人还是决定出门游赏,表现出他坚韧不屈的性格。 第三句“从教乌帽欺人发”中,“乌帽”是古时外出之人常戴的一种帽子,这里诗人用它来形容自己已经衰老的发鬓。而“从教”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接受现实的态度。 最后一句“不耐黄花乱客愁”,诗人看到黄花在秋风中摇曳,感到自己的心情也如同这黄花一样凄凉。而“不耐”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敏感和对季节更替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在边州的愁苦心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岁月的无奈接受。诗中的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频年摇落寄边州,无赖今晨强出游。
从教乌帽欺人发,不耐黄花乱客愁。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黄花

    读音:huáng huā

    繁体字:黃花

    英语:wreath goldenrod

    意思:(黄花,黄花)

     1.黄色的花。
      ▶《山海经•西山经》:“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

  • 从教

    读音:cóng jiào

    繁体字:從教

    意思:(从教,从教)

     1.听从教导。
      ▶《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 乌帽

    读音:wū mào

    繁体字:烏帽

    英语:black headgear of an old-time official

    意思:(乌帽,乌帽)
    黑帽。古代贵者常服。
      ▶隋·唐后多为庶民、隐

  • 客愁

    读音:kè chóu

    繁体字:客愁

    意思: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戴复古《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元好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