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意思:声声还可以到你了,不见千秋一甑尘。
出自作者[唐]李洞的《闻杜鹃》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杜鹃鸟的啼叫声为切入点,通过描绘杜鹃鸟在青山和白日中啼叫,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悲痛。
首联“万古潇湘波上云,化为流血杜鹃身。”描绘了杜鹃鸟在万古的潇湘波上漂浮,最终化为流血的杜鹃的形象。潇湘,是中国南方的一条河流,其波涛汹涌,象征着历史的洪流。这里的“流血”二字,暗示了杜鹃鸟的悲惨命运,它象征着悲痛和哀伤。
颔联“长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轮。”进一步描绘了杜鹃鸟的啼叫声,它似乎在啄破青山,又怕啼声能穿破白日。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
接下来的两联“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描绘了杜鹃鸟在不同情境下的啼叫声,以及它与历史事件的联系。花落和雨收,都是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的象征。而玄宗和工部,则是历史上的两位皇帝和诗人,他们与杜鹃鸟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最后,“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杜鹃鸟的哀鸣声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尽管杜鹃鸟的声音能够传达到君王的耳中,但是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却使得千秋之后,一切都化为尘土,这无疑是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杜鹃鸟的啼叫声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悲痛。同时,它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以及对现实的深深忧虑。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