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寄狄补阙》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意思:不为良知在,驱车已经出关。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秋日寄狄补阙》

全文赏析

这首诗《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是一首描绘生活和情感,表达人生哲理的诗。 首联“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描绘了诗人身处繁华的红尘世界,却能淡定自若,驻足远望南山的美景。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即使身处纷扰,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态度。他并不畏惧时间的流逝,反而愿意享受每一天的闲适和自在。这里也暗示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不畏惧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既有病中的孤独和忧虑,也有愁里的鬓毛斑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也揭示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如果心中有良知在,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持前行。这里的“良知”可以理解为对真理、正义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和情感,表达了诗人豁达、坚韧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感动和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出关

    读音:chū guān

    繁体字:出關

    英语:go to the other side of a pass

    意思:(出关,出关)

     1.出关口;到塞外。
      ▶《史记•孟尝君列传》

  • 驱车

    读音:qū chē

    繁体字:驅車

    英语:drive

    意思:(驱车,驱车)
    赶车;驾驶车辆。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南朝·宋·颜延之《

  • 良知

    读音:liáng zhī

    繁体字:良知

    短语:心肝 灵魂 良心

    英语:inwit

    意思:
     1.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孟子•尽心上》:“人之

  • 不为

    读音:bù wéi

    繁体字:不為

    意思:(不为,不为)
    I

     1.不做;不干。
       ▶《诗•卫风•淇奥》:“善戏嚯矣,不为虐兮。”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