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省城急报》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

意思:黄鹄矶头红染泪,亲手杀死都堂如同儿戏。

出自作者[明]袁宏道的《闻省城急报》

全文创作背景

**《闻省城急报》的创作背景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楚藩王位继承纠纷**。这场纠纷引起了明宗室内部的激烈冲突,最终在武昌爆发了由朱蕴诊等人发动的内乱,事件中湖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被杀害。当时,袁宏道家住湖北公安,因此他将武昌称为省城。他对这场因宗室权力争夺引发的变乱深感愤慨,对皇帝昏庸、宰臣受贿、宗人肆虐的混乱政治现实感到痛心,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讽刺和揭示这种社会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
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
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
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关键词解释

  • 儿戏

    读音:ér xì

    繁体字:兒戲

    短语:过家家 文娱 打牌 联欢 打雪仗

    英语:playgame

    意思:(儿戏,儿戏)
    儿童游戏。比喻处事轻率,不严肃。
     

  • 黄鹄

    读音:huáng hú

    繁体字:黃鵠

    英语:yellow swan

    意思:(黄鹄,黄鹄)

     1.鸟名。
      ▶《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
      ▶唐·杜甫《

  • 矶头

    读音:jī tóu

    繁体字:磯頭

    意思:(矶头,矶头)

     1.矶上;亦指矶的前头一部分。
      ▶唐·常建《戏题湖上》诗:“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吕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