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赵清叔挽词》 昔我共笔砚,知君贤弟昆。

昔我共笔砚,知君贤弟昆。

意思:从前我同学,知道您贤明昆。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赵清叔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我共笔砚,知君贤弟昆。门邀百客醉,囊讳一金存。忽与钟声尽,长悲磬色昏。多年赵家府,销减惠王孙。》是一首对昔日友人生活的感慨之作。诗中描绘了友人曾经的家门热闹非凡,宾客满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繁华已经消逝,只剩下空荡荡的府邸,如同赵家的府邸一般,逐渐衰败。 首联“昔我共笔砚,知君贤弟昆。”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曾经一同学习、共度时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颔联“门邀百客醉,囊讳一金存。”则描绘了友人家门的热闹场景,宾客满堂,欢聚一堂,但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财富积累。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友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 颈联“忽与钟声尽,长悲磬色昏。”描绘了友人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曾经的欢声笑语和繁华景象都消失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府邸和黯淡的景色。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变迁的感慨和悲痛之情。 尾联“多年赵家府,销减惠王孙。”再次点明了主题,诗人感叹友人家族的衰败,如同赵家的府邸一般,逐渐消逝。这一联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变迁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友人生活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惋惜和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的主题。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我共笔砚,知君贤弟昆。
门邀百客醉,囊讳一金存。
忽与钟声尽,长悲磬色昏。
多年赵家府,销减惠王孙。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笔砚

    读音:bǐ yàn

    繁体字:筆硯

    意思:(笔砚,笔砚)
    亦作“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

  • 贤弟

    读音:xián dì

    繁体字:賢弟

    英语:younger brother

    意思:(贤弟,贤弟)

     1.敬称自己的弟弟。
      ▶《史记•刺客列传》:“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

  • 弟昆

    读音:dì kūn

    繁体字:弟昆

    意思:亦作“弟晜”。
     弟兄。
      ▶唐·杜甫《彭衙行》诗:“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宋·苏轼《东坡》诗之八:“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元·师严《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