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意思:伫立在分开了来的客人,麻烦您步屐忽然相求。

出自作者[唐]皇甫冉的《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通过描绘淮阴日落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孤独情感的抒发。 首联“淮阴日落上南楼,乔木荒城古渡头。”诗人以淮阴的日落为背景,登上南楼,看着远处荒城中的乔木和古渡头,描绘出了一幅凄凉的日落景象。这既是对日落景象的描绘,也是对淮阴历史的回顾,增加了诗的深度。 颔联“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诗人通过描述窗外吹进的微风和窗内感知的秋意,表达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孤独情感的抒发。同时,“浦外野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他开始接受并欣赏这种孤独。 颈联“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诗人通过描绘宽广的江面和悲凉的画角声,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孤独感。这一联既是对淮阴日落的进一步描绘,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尾联“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诗人独自站立在夜晚,拒绝了所有的来访者,直到你突然出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淮阴日落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孤独情感的抒发。同时,他也通过这一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孤独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阴日落上南楼,乔木荒城古渡头。
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
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
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作者介绍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

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

关键词解释

  • 相求

    读音:xiāng qiú

    繁体字:相求

    意思:互相寻求。
      ▶《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之二:“离鸟夕宿,在彼中州;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唐·韦应物《拟古》诗

  • 伫立

    读音:zhù lì

    繁体字:佇立

    短语:

    英语:stand for a long while

    意思:(伫立,伫立)

     1.久立。
      ▶《诗•邶风•燕

  • 来客

    读音:lái kè

    繁体字:來客

    短语:客 宾客 客人 来宾 宾

    英语:(n) guest

    意思:(来客,来客)

     1.来此作客。
      ▶《后汉

  • 分宵

    读音:fēn xiāo

    繁体字:分宵

    意思:半夜。
      ▶南朝·梁·刘孝绰《答湘东王书》:“但瞻言汉广,邈若天涯,区区一念,分宵九逝。”
      ▶《旧唐书•高宗纪上》:“言念幽圄,载恻分宵。”
      ▶五代·王定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