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鹤高过槛,欹花半在池。
意思:立鹤高过门槛,倾斜花一半在池。
出自作者[宋]徐照的《题芗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登山体验的诗,通过对登山途中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登山的享受。
首句“只为登山远,当门叠石为”,直接点明了诗人登山的目的——为了远眺山景,而当门叠石,是为登山的前奏,也暗示了山路的艰难。诗人选择用“叠石”来铺垫山路,一方面突出了山路的险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登山的热情和决心。
“人来嗟故迹,景胜入名诗”两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吸引了众多的游人驻足观赏,赞叹不已。这里的“故迹”指的是前人留下的足迹,也暗示了山中的美景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而“景胜”则是对山中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立鹤高过槛,欹花半在池”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描绘,将山中的景物展现得淋漓尽致。立鹤高过槛,描绘了鹤站立在高处的形象,表现出山的高耸;欹花半在池,则描绘了倾斜的花朵半浸在池中的景象,表现出山的秀美。这两个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描绘,将山中的景色表现得栩栩如生。
最后,“百年庭际木,新长挂冠枝”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百年庭际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新长挂冠枝,则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这两句诗将自然与生命、时间与永恒联系在一起,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途中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登山的享受。诗中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描绘,将山中的景色表现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深化了诗的主题。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也是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