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郊秋兴(四首)》 岁年悲老树,歧路感孤蓬。

岁年悲老树,歧路感孤蓬。

意思:年悲老树,分歧感孤蓬。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西郊秋兴(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野屋清秋暮,寒沙易朔风》是一首描绘秋日山中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和世事纷扰中的内心感受。 首联“野屋清秋暮,寒沙易朔风”,诗人以清秋暮年的野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冷的秋景图。接着,“寒沙易朔风”一句,又增添了几分寒意,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寒冷和朔风的凌厉。这样的开头,为整首诗定下了凄清、冷寂的基调。 颔联“岁年悲老树,歧路感孤蓬”,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岁年的流逝比作老树,人生的歧路比作孤蓬,形象地表达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颈联“醉岂逃名士,狂非避世翁”,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状态的反思和感叹。他并非逃避名利的人,也不是世事不关心的狂徒,而是在人生的歧路上,感到孤独和无助。 尾联“寻常门自掩,无客到山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独居山中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事纷扰的淡然和超脱。他关闭了门扉,不再迎合世俗的喧嚣,也不再期待他人的探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山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无情、人生的无常、孤独和无助的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淡然超脱的人生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屋清秋暮,寒沙易朔风。
岁年悲老树,歧路感孤蓬。
醉岂逃名士,狂非避世翁。
寻常门自掩,无客到山中。
¤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歧路

    读音:qí lù

    繁体字:歧路

    短语:歧途 迷津

    英语:branch road

    意思:
     1.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美

  • 岁年

    读音:suì nián

    繁体字:歲年

    意思:(岁年,岁年)

     1.年月;时光。
      ▶唐·刘知几《史通•自叙》:“旅游京·洛,颇积岁年。”
      ▶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

  • 孤蓬

    读音:gū péng

    繁体字:孤蓬

    意思:随风飘转的蓬草。常比喻飘泊无定的孤客。
      ▶《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簌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吕向注:“孤蓬,草也,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