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徐渊子知县朝奉还台》 坊村不识催科吏,亭传焉知警捕符。

坊村不识催科吏,亭传焉知警捕符。

意思:坊村不知道催科吏,亭传怎么知道警逮捕符。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送徐渊子知县朝奉还台》

全文创作背景

周必大的《送徐渊子知县朝奉还台》一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徐渊子作为知县在任期满,返回朝廷述职或接受新的任命有关。在古代,地方官员在任期结束后,通常需要返回京城向朝廷汇报工作,或者接受新的职务派遣。这首诗可能是周必大为送别徐渊子,表达对他的祝福和鼓励而创作的。同时,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政治、文化和生活状况,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子才华自石湖,眼看清政似冰壶。
坊村不识催科吏,亭传焉知警捕符。
此去诣台凫举舄,向来行陌雉将雏。
朝回试望星辰履,倘许吹嘘上汉无。
作者介绍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不识

    读音:bù shí

    繁体字:不識

    英语:fail to see; be ignorant of; not know; not appreciate

    意思:(不识,不识)

     1.不知道,不

  • 催科

    读音:cuī kē

    繁体字:催科

    英语:levy tax

    意思: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宋·郑文宝《江南余载》上:“钱氏科敛酷惨,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汤悦、徐铉尝使

  • 知警

    读音:zhī jǐng

    繁体字:知警

    意思:知道警诫。
      ▶明·张居正《答进鲥鲜枢使言进奉骚扰》:“仍选差谨慎小心,勿令多带积猾棍徒,庶奉使者知警,而地方官民,亦戴公之德无穷矣。”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