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定感兴五首》 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

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

意思:万物都能喜风,百姓灵只能悲哀。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新定感兴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地方官员的不满。 首句“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中,“风物”指的是当地美好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而“皆堪喜”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物的欣赏。然而,“民灵”则是指当地的人民和政治风气,诗人却用“独可哀”表达了对当地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同情。 第二句“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官来”则直接批评了当地官员的作为。诗人认为,当地很少遇到贤明的太守,而多是像谪官一样被贬谪而来的官员。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政治生态的不满,也暗示了诗人对公正政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公正政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当地风物和人民生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公正政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
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官来。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民灵

    读音:mín líng

    繁体字:民靈

    意思:(民灵,民灵)

     1.人和神。
      ▶《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民灵骞都野,鳞翰耸渊丘。”
      ▶李周翰注:“民灵,人神也。

  • 风物

    读音:fēng wù

    繁体字:風物

    英语:scenery

    意思:(风物,风物)

     1.风光景物。
      ▶晋·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张昇《

  • 可哀

    读音:kě āi

    繁体字:可哀

    英语:miserably

    意思:
     1.令人悲痛。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2.可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