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程给事知越州》 十万疲民待仁政,未应祗为脍鲈肥。

十万疲民待仁政,未应祗为脍鲈肥。

意思:十万疲惫的民众等待仁政,不应该只为鱼鲈鱼肥。

出自作者[宋]周直孺的《送程给事知越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德高望重的吴郡名士的,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三吴冠盖并驱弛,名德如公亦已稀”,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绘了吴郡名士在三吴地区广受赞誉,名声显赫,车马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与他结交。而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也并不多见。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名士的敬仰之情。 颔联“胥口沈珠唐相事,会稽怀绶汉臣归”,诗人用典,以胥口沉珠的传说和会稽怀绶的典故来赞美名士的品德高尚。其中,“沈珠”指的是胥口人唐相在任时,不贪财宝,不事奢华,以德化民,使胥口人安居乐业。而“汉臣归”则是指汉代会稽太守郑躬,他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谋福利,深受百姓爱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士品德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颈联“光华书绣家山近,浩荡秋风画鷁飞”,诗人描绘了名士的家乡美景和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名士的思念之情。其中,“书绣”指的是家乡的美景,“画鷁飞”则是指秋日的景象,如画般美丽,令人陶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名士的思念之情。 尾联“十万疲民待仁政,未应祗为脍鲈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名士的期望和请求。诗人希望名士能够为百姓谋福利,实行仁政,解决百姓的困难。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品尝美味的鲈鱼。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士的期望和请求,也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名士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品德高尚、关心百姓、仁政爱民等价值观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和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关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吴冠盖并驱弛,名德如公亦已稀。
胥口沈珠唐相事,会稽怀绶汉臣归。
光华书绣家山近,浩荡秋风画鷁飞。
十万疲民待仁政,未应祗为脍鲈肥。

关键词解释

  • 仁政

    读音:rén zhèng

    繁体字:仁政

    英语:policy of benevolence

    意思:
     1.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孔子在对“仁”的

  • 十万

    读音:shí wàn

    繁体字:十萬

    意思:(十万,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
      ▶《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唐·杜甫《渔阳》诗:“繫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宋

  • 疲民

    读音:pí mín

    繁体字:疲民

    意思:
     1.疲困之民。
      ▶《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唐·姚合《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辍侍臣。”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