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意思:洛阳郊外没有俎豆,老马厩很疲惫。

出自作者[唐]李贺的《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以一种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洛阳郊外的生活和感受。诗中通过对“弊厩惭老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首句“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直接揭示了作者在洛阳郊外的生活状态。这里没有祭祀的礼仪,没有庄重的祭祀场景,只有破旧的马厩和疲惫的老马。这种描绘不仅揭示了作者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眼中的自然景色。小雁飞过炉峰,影子落入了楚水之下。这种景象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之细致,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小雁”和“老马”的对比,也暗示了作者对于自己身份的矛盾情感:他既是一个疲惫的老马,又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小雁。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环境。长船倚云停泊,石镜在秋凉的夜晚反射出冷光。这种描绘既展示了作者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岂解有乡情?弄月聊鸣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他是否理解自己的乡情?他只是借月色来抚慰自己的心灵。这种描绘既展示了作者的孤独,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洛阳郊外的生活和感受。诗中的“老马”、“小雁”、“长船”等意象,既展示了作者生活的简朴和孤独,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
弄月聊鸣哑。
作者介绍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关键词解释

  • 老马

    读音:lǎo mǎ

    词语解释

    ⒈  诗歌。臧克家作。1932年发表。全诗八行。写一匹老马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这一拟喻性的意象象征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精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