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程德林赴真州》 天厩如海养群龙,并收其子岂不公,(君之子祁举制策,文学行义,为时所称。

天厩如海养群龙,并收其子岂不公,(君之子祁举制策,文学行义,为时所称。

意思:天厩像海养一群龙,并把他的儿子难道不公,你的儿子(祈举制策略,文学行义,为当时人所称赞。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送程德林赴真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一位县令的清廉和仁政,以及他为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诗中通过丰富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这位县令的人格魅力和政绩。 首段描述了贪吏祸农的情景,为下文赞扬清廉县令作了铺垫。接下来,诗人通过移书谏臣的方式,表达了对县令的同情和支持。这一段为下文对县令的赞美作了铺垫。 第二段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西的见闻,发现当地人民对这位县令的热爱和敬仰。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这位县令比作刘宠和鲁恭,赞美他的仁政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人民的心田。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进一步赞美这位县令的政绩,他的清廉正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同时,诗人的笔触也触及到了更深层的主题,即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公正的选拔制度。这里,诗人用比喻将朝廷比作龙海,将人才的选拔比作收龙,寓意深刻。 最后,诗人以白沙(一种珍稀的石头)比喻这位县令,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呼吁朝廷能够重视这位县令的贡献,给予他应有的荣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这位县令的人格魅力和政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仁政爱民的赞美和对公正选拔人才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为县令元丰中,吏贪功利以病农。
君欲言之路无従,移书谏臣以自通,(谏臣,蹇受之也。
)元丰天子为改容。
我时匹马江西东,问之逆旅言颇同。
老人爱君如刘宠,小儿敬君如鲁恭。
尔来明目达四聪,收拾驵骏冀北空。
君为赤令有古风,政声直入明光宫。
天厩如海养群龙,并收其子岂不公,(君之子祁举制策,文学行义,为时所称。
)白沙何必烦此翁。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行义

    读音:xíng yì

    繁体字:行義

    意思:(行义,行义)
    I
    躬行仁义。
       ▶汉·刘向《说苑•指武》:“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
       ▶《后汉书•鲁恭

  • 之子

    读音:zhī zǐ

    繁体字:之子

    英语:Clouet

    意思:这个人。
      ▶《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笺:“于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潘岳

  • 不公

    读音:bù gōng

    繁体字:不公

    短语:左袒 偏听偏信 不平 厚此薄彼 偏

    英语:unjust

    意思:不公正;不公道。
      ▶《吕氏春秋•审应》:“无礼慢易而求

  • 策文

    读音:cè wén

    繁体字:策文

    意思:
     1.古代祭皇帝陵墓所用的哀策文。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元康中有人入嵩高山下,得竹简一枚,上有两行科斗书,臺中外传以相示,莫有知者,司空张华以问博士束晰,晰曰

  • 学行

    读音:xué xíng

    繁体字:學行

    英语:scholarship and moral conduct

    意思:(学行,学行)
    学问品行。
      ▶《后汉书•儒林传下•钟兴》:“恭(丁恭)荐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