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碧波亭》 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

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

意思:斜阳忽然到传杯处,落尽梨花啼杜鹃。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碧波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了却文书上马迟,白苹洲畔有心期。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是一首描绘出在夕阳下结束一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白苹洲畔的期待和离别之感。 首句“了却文书上马迟”描绘出诗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上马离去。这句诗将日常的文书工作和马上行军的行动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忙碌而紧张的生活状态。同时,“上马迟”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忧虑和不舍。 “白苹洲畔有心期”描绘了诗人对某个地方的期待和向往,这个地方可能是诗人的故乡,也可能是他心仪的地方。这里用“白苹洲”作为象征,表达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斜阳忽到传觞处”描绘了夕阳西下,光线照在曾经畅饮的地方,这一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氛围。这句诗将夕阳和畅饮的地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落尽梨花啼子规”是诗的最后一句,也是点睛之笔。梨花和子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离别和哀伤的意象。这句诗将这两种意象结合起来,表达出诗人离别时的哀伤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离别的哀伤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了却文书上马迟,白苹洲畔有心期。
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子规

    读音:zǐ guī

    繁体字:子規

    英语:cuckoo

    意思:(子规,子规)
    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埤雅•释鸟》:“杜鹃,

  • 斜阳

    读音:xié yáng

    繁体字:斜陽

    短语:残阳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斜阳,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

  • 梨花

    读音:lí huā

    繁体字:梨花

    意思: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梁·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 传觞

    读音:chuán shāng

    繁体字:傳觴

    意思:(传觞,传觞)
    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唐·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迴首岷·峨半天黑,传觞接膝何由得。”
      ▶宋·王安石《试院中》诗之三:“青灯照我梦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