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月院》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意思:从苦小船每次访寻,哪一年空谷没有遗漏。

出自作者[宋]陈舜俞的《水月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它以湖畔山林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联“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诗人以白鸟汀洲立为引子,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白鸟在湖畔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诗人则步入青林,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颔联“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进一步描绘了湖山之间的奇妙景象。诗人将湖水比作人的血脉,将山色比作人的面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诗人又将方士的泉水与幽人的居室相联系,暗示了自然与人生的相互影响。这一联充满了诗意的想象,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两联,“自苦扁舟每访寻”和“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经常乘扁舟去寻访山水,体验自然的美妙。而当一夜霜风袭来时,诗人却感到人生的艰辛和不易。这种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最后两句“何年空谷无遗逸”,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在空谷中过上遗世独立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它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

关键词解释

  • 访寻

    读音:fǎng xún

    繁体字:訪尋

    英语:search for

    解释:打听寻找;访求~失散的亲人ㄧ~草药和良方。

    造句:

  • 空谷

    读音:kōng gǔ

    繁体字:空穀

    意思: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
      ▶《晋书•龚玄之传》:“夫哲

  • 扁舟

    读音:piān zhōu

    繁体字:扁舟

    英语:canoe

    意思:I
    小船。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

  • 自苦

    读音:zì kǔ

    繁体字:自苦

    英语:ask for trouble; bring trouble upon oneself

    意思:自己受苦;自寻苦恼。
      ▶《书•盘庚中》:“尔惟自鞠自苦。”<

  • 遗逸

    读音:yí yì

    繁体字:遺逸

    意思:(遗逸,遗逸)
    亦作“遗佚”。亦作“遗轶”。
     
     1.遗漏;遗弃而不用。
      ▶《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