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湖亭晚望残水》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意思:清平静得早霜,明灭漂浮残破日子。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湖亭晚望残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是一首描绘湖上秋景的诗,通过对湖水、水流、水势等细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首先,诗人通过“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描绘了秋天的湖边景象,显得空旷而寂静,晚风带着一丝凉意。接着,“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一句,通过视觉效果展示了湖水在秋天的变化,仿佛湖水在消退,给人一种神秘而奇特的感觉。 接下来,“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描绘了湖水的清澈和早晨的霜冻,以及太阳即将落山时的景象。这些细节都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进一步描述了湖水流动的特点,随着地势的变化,湖水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时而深邃,时而浅显。这些细节描绘了湖水的动态美,给人一种生动而真实的感觉。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形象地描绘了湖水深处的景象,仿佛一条白龙静静地卧在水底,又如青蛇般蜿蜒曲折。这种比喻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则是对湖水中物体的描绘,如破镜、折剑等,这些物品在水中的光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而闪烁,时而明亮。这些细节描绘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最后,“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不断探索和发现新奇事物的精神。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湖上秋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
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
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
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早霜

    读音:zǎo shuāng

    繁体字:早霜

    英语:first injurious frost

    意思:
     1.霜期之前或霜期之初所降的霜。
      ▶汉·焦赣《易林•需之咸》:“早霜晚雪,伤害禾麦

  • 明灭

    读音:míng miè

    繁体字:明滅

    英语:flicker

    意思:(明灭,明灭)

     1.谓忽明忽暗。
      ▶唐·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

  • 清渟

    读音:qīng tíng

    繁体字:清渟

    意思:水清澈平静。
      ▶《初学记》卷七引晋·王彪之《井赋》:“澄澜恬以清渟,泓泠朗以寥戾。”

    造句:暂无

  • 霜明

    读音:shuāng míng

    繁体字:霜明

    意思:
     1.霜色洁白。指严霜。
      ▶南朝·宋·谢庄《宋明堂歌•歌黄帝》:“景丽条可结,霜明冰可折。”
      ▶唐·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气冷

  • 残日

    读音:cán rì

    繁体字:殘日

    意思:(残日,残日)
    谓夕阳。
      ▶唐·李颀《奉送五叔入京》诗:“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宋·苏舜钦《春暮初晴自御宿川之华严寺》诗:“残日花间浮暖艷,断云楼外卷轻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