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秋清源公署》 月明偏照干戈地,风冷惟闻鼓角声。

月明偏照干戈地,风冷惟闻鼓角声。

意思:明偏照干戈地,风冷只听到鼓角声。

出自作者[明]林春泽的《中秋清源公署》

全文赏析

《中秋清源公署》是明代诗人林春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作者在清源公署赏月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月亮、桂花、酒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明月当空照”,直接点明了中秋节的主题,即赏月。月亮是中秋节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这里的“明月”不仅是指明亮的月光,还暗示着团圆、美好的愿望。 第二句“桂子飘香满院秋”,通过桂花的香气,进一步渲染了中秋的氛围。桂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它的香气浓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桂花还有寓意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这里的“桂子飘香满院秋”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盛开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桂花飘香的庭院之中。 第三句“举杯邀明月”,表达了作者与月亮共饮的情感。这里的“举杯”意味着庆祝、欢聚,而“邀明月”则暗示着与月亮共度佳节的愿望。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对影成三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情。这里的“三人”指的是作者、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在月光下,作者与自己的影子相对,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画面。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既缓解了诗歌的忧伤气氛,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中秋清源公署》这首诗通过对月亮、桂花、酒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中秋时节的美好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中秋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里秋光旅夜清,空庭倚杖转伤情。
月明偏照干戈地,风冷惟闻鼓角声。
东海鱼龙俱寂寞,南枝乌鹊尚飘零。
天衣欲把思无力,愁绝长安北斗城。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鼓角

    读音:gǔ jiǎo

    繁体字:鼓角

    英语:ancient battle drums and horns

    意思:
     1.战鼓和号角,两种乐器。军队亦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出号令。
      ▶《后汉书

  • 干戈

    读音:gān gē

    繁体字:乾戈

    短语:乱 仗 烽火 战祸 战乱 战火 战 战事 烽烟 烟尘 刀兵

    英语:arms

    意思: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

  • 偏照

    读音:piān zhào

    繁体字:偏照

    意思:特地照耀。
      ▶南朝·陈·阴铿《侯司空宅咏妓》诗:“翠柳将斜日,偏照晚妆鲜。”
      ▶唐·温庭筠《更漏子》词:“玉鑪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 角声

    读音:jiǎo shēng

    繁体字:角聲

    意思:(角声,角声)
    I
    画角之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
       ▶《晋书•王羲之传》:“述(王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唐·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