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

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

意思:越州刚刚结束战争,江上送回到弯曲。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越州罢战之后,送别归乡的船只,抒发了对故园荒凉、人烟稀少景象的感慨。 首联“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交代了送别的背景和原因:作者在越州罢战之后,送别归乡的船只。其中,“初罢战”点明了越州罢战的背景,暗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而“归桡”则表达了归乡的喜悦和期待。 颔联“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描绘了越州西陵的荒凉景象:南渡的船只稀少,西陵的潮水自顾自地落下。其中,“南渡无来客”表达了南方的交通状况,暗示了战乱对南方的影响,人们不敢来往。“西陵自落潮”则描绘了西陵的荒凉景象,潮水落下,无人问津。 颈联“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进一步描绘了越州城的荒凉景象:城中只剩下垂老的柳树,过去的田地荒废了,长出了春苗。其中,“空城”表达了越州城的荒凉和冷清。“垂故柳”描绘了城中柳树的苍老,“旧业废春苗”则表达了过去的田地已经荒废,长出了新的作物。 尾联“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烟稀少、莺花凋零的感慨:在故乡里相遇的人少了,莺花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变得寂寥。其中,“闾里相逢少”表达了故乡人烟稀少,人们不敢轻易外出。“莺花共寂寥”则表达了故乡的莺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变得寂寥。 整首诗通过描绘越州罢战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烟稀少、莺花凋零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回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
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
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
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归桡

    读音:guī ráo

    繁体字:歸橈

    意思:(归桡,归桡)
    犹归舟。
      ▶唐·戴叔伦《戏留顾十一明府》诗:“未可动归桡,前程风浪急。”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