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兴六言十首》 至行冠冕万世,通丧缟素三年。

至行冠冕万世,通丧缟素三年。

意思:到行冠万世,通丧戴孝三年。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杂兴六言十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赞美了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伟大行动的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羹墙如见尧在,讴歌皆之启贤。”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场景,即人们看到尧(传说中的古代圣君)还在世,人们都唱着赞美的歌曲,向启(尧的继承者)这位贤明的人表示敬意。这里的“羹墙”是一个典故,指的是人虽去,但其教化犹存。在这里,它象征着那些被赞美的人的伟大精神和影响力仍然在人们心中回响。 第二句“至行冠冕万世,通丧缟素三年。”进一步赞美了这些人的伟大行为和无私奉献。他们的高尚行为在万世中都显得卓越,他们的去世则让人们感到如同穿孝服般悲痛。这里的“缟素”指的是穿白色丧服,象征着对逝者的哀悼。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赞美了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伟大行动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它提醒我们要向这些伟大的人学习,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人的深深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怀念之情的诗歌,它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赞美了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伟大行动的人,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羹墙如见尧在,讴歌皆之启贤。
至行冠冕万世,通丧缟素三年。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缟素

    读音:gǎo sù

    繁体字:縞素

    短语:丧服 孝 孝服

    英语:white mourning dress

    意思:(缟素,缟素)

     1.白色丧服。
      

  • 冠冕

    读音:guān miǎn

    繁体字:冠冕

    短语:帽子 头盔 冕 盔 冠 笠 帽

    英语:royal crown

    意思:
     1.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

  • 万世

    读音:wàn shì

    繁体字:萬世

    短语:万古 祖祖辈辈 世代 永世 永恒 永久 万年 永远 永

    英语:all ages;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
  • 至行

    引用解释

    卓绝的品行。《晋书·朱冲传》:“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南史·沉顗传》:“ 顗 字 处默 ,幼清静有至行。”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书》:“伏惟阁下以直道相先帝,虽已不在政事之地,然纯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

    读音:zhì xíng

  • 通丧

    读音:tōng sàng

    繁体字:通喪

    意思:(通丧,通丧)
    上下通行的丧礼。
      ▶《论语•阳货》:“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存者不至于伤生,逝者不至于甚痛,谓之达理,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