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沙溪江亭》 斫却江头一丛柳,当愁无地著江山。

斫却江头一丛柳,当愁无地著江山。

意思:砍了上游一丛柳,当愁没有地方写江山。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沙溪江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韵味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渔舟、水碓、江柳和江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繁忙与自然的恒久,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句“渔舟竟日不知还”,以渔舟为喻,展现了人们为生活忙碌,无暇他顾的状态。“竟日不知还”形象地描绘出渔舟整日劳作,无暇回首的情景,既有对生活的描绘,也寓含了对人生无暇思考、只顾前行的感慨。 次句“水碓无人也不闲”,以水碓为喻,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力量和恒久。“无人也不闲”凸显了水碓自动运转,不停歇的特性,也暗示了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然后,“斫却江头一丛柳”,诗人以砍去江头的柳树为例,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改变。这一行动,既改变了自然的景象,也象征着人类对生活的干预和改变。 结尾“当愁无地著江山”,诗人的笔触转向了情感,以“愁”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改变的忧虑和思考。“无地著江山”形象地描绘了环境改变后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忙碌、自然的力量、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对此的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内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改变,暗示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人类和谐共生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渔舟竟日不知还,水碓无人也不闲。
斫却江头一丛柳,当愁无地著江山。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 无地

    读音:wú dì

    繁体字:無地

    意思:(无地,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
      ▶《淮

  • 江山

    读音:jiāng shān

    繁体字:江山

    短语:国家 国度 邦 国

    英语:country

    意思:
     1.江河山岳。
      ▶《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