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桑词》 不识秋胡妻,误认金楼子。

不识秋胡妻,误认金楼子。

意思:不知道秋胡妻,误认为金楼子。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采桑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吴蚕孕金蛾,吴娘中夜起》是一首描绘江南养蚕场景的优美诗篇。诗中通过对吴娘勤劳养蚕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江南女子的勤劳、纯朴和美丽。 首句“吴蚕孕金蛾”,以生动的比喻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蚕宝宝吐丝成茧的情景,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接下来,“吴娘中夜起”一句,通过描绘吴娘在深夜起床忙碌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勤劳和辛勤。 “明朝南陌头,采桑鬓不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吴娘采桑的场景。她不顾疲劳,早早地起床,前往南边的桑田采桑,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容貌和头发。这两句诗中蕴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对劳动的赞美。 “使君从何来,调妾桑中憙”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一位使君来到吴娘所在的村庄,对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产生了兴趣。这里用“调妾”一词,表达了使君对她的调戏之意,同时也暗示了吴娘的清纯和自爱。 最后,“不识秋胡妻,误认金楼子”两句,以秋胡妻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被富贵所迷惑、丧失本心的人的警醒。这里用“误认金楼子”来比喻那些被使君所迷惑的女子,她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富贵而丧失了自己的本心和道德底线。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养蚕的场景,通过对吴娘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她的勤劳、纯朴和美丽。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那些丧失本心的人的警醒。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蚕孕金蛾,吴娘中夜起。
明朝南陌头,采桑鬓不理。
使君从何来,调妾桑中憙。
不识秋胡妻,误认金楼子。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金楼子

    引用解释

    南朝 梁元帝 萧绎 在藩时的别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 杜兼 聚书一万卷, 韦述 蓄书二万卷, 鄴侯 插架三万卷, 金楼子 聚书八万卷。”

    读音:jīn lóu zǐ

  • 秋胡

    读音:qiū hú

    繁体字:秋衚

    意思: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唿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后

  • 不识

    读音:bù shí

    繁体字:不識

    英语:fail to see; be ignorant of; not know; not appreciate

    意思:(不识,不识)

     1.不知道,不

  • 楼子

    读音:lóu zǐ

    繁体字:樓子

    意思:(楼子,楼子)

     1.楼房。
      ▶明·德祥《横塘寺》诗:“白髮老人知旧寺,绕塘楼子十三房。”
      ▶《平山冷燕》第三回:“我欲将大厅东房几间小屋拆去,盖一座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