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

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

意思:洛浦想江津,悲欢共这辰。

出自作者[唐]卢纶的《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洛浦江津的悲欢情感和对自然风景的欣赏。 首联“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诗人以洛浦和江津两个地名,表达了悲欢离合的情感。洛浦和江津都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悲欢离合,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体现。诗人通过这两个地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慨。 颔联“采花湖岸菊,望国旧楼人。”诗人描绘了湖岸菊花盛开的美景,同时又望向旧时的楼阁,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在的感慨。采花湖岸菊,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而望国旧楼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孤独感。 颈联“雁别声偏苦,松寒色转新。”诗人通过雁声和松色,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希望。雁声偏苦,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松寒色转新,则表达了坚韧和希望的情感。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又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诗人通过向渔夫询问借寇的情况,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希望通过询问渔夫的情况,了解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通过对洛浦江津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坚韧和希望,使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
采花湖岸菊,望国旧楼人。
雁别声偏苦,松寒色转新。
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
作者介绍 嵇康简介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关键词解释

  • 江津

    读音:jiāng jīn

    繁体字:江津

    意思:江边渡口。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惠化》:“伯屿未行,或已有先发。
      ▶伯屿于所在江津,见舟船问之,皆云:‘从袁州来,随使君往抚州。’前后相继,津吏不能止。”

  • 洛浦

    读音:luò pǔ

    繁体字:洛浦

    意思:
     1.洛水之滨。
      ▶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
      ▶宋·周邦彦《燕归梁•咏晓》词:“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

  • 悲欢

    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