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一作皇甫曾诗)》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意思:仿佛知道心处,高峰是会稽。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一作皇甫曾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教徒生活的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现出佛教徒的清净和内心的平静。 首句“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诗人描绘了一个寒冷、洁白的佛教徒世界,他们自在地相携而行。这里的“寒霜”给人一种清冷、肃穆的感觉,象征着佛教徒生活的清净和内心的平静。 “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清净的环境。竹林小径通向城市,松涛声隔着水面传来,进一步表现出环境的幽静和清雅。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两句,诗人引用了沃洲的故事,表明他们将前往沃洲(在浙江新昌县境,传为支遁放鹤种莲之处)这样的佛教胜地,而不像武陵源那样容易使人迷路。这表现出他们对于佛教的坚定信仰和对环境的清晰认识。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两句,诗人以高峰作为会稽的象征,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平静和对于佛教的深深理解。这里的“知心”象征着内心的觉悟和理解,而“高峰”则象征着佛教的最高境界和智慧的巅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佛教徒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佛教徒的清净、内心的平静和对佛教的坚定信仰。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理解和对于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佛教题材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
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知心

    读音:zhī xīn

    繁体字:知心

    短语:亲昵 不分彼此 情同手足 近乎 血肉相连 如胶似漆 挚 亲密无间 亲密 密切 亲切 千丝万缕 心心相印 恩爱 如鱼得水 亲近 形影不离 亲 亲爱 近 水乳交融 接

  • 高峰

    读音:gāo fēng

    繁体字:高峰

    短语:巅 峰 顶峰 山顶

    英语:summit

    意思:
     1.南朝·宋·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 仿佛

    读音:fǎng fú

    繁体字:仿佛

    短语:近似 类 象是 相近 相仿 切近 近乎 八九不离十 类似 接近

    英语:as though

    意思:
     1.似有若

  • 会稽

    读音:kuài jī

    繁体字:會稽

    英语:Kueichi, Chekiang Province

    意思:(会稽,会稽)

     1.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