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韩信坛》 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

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

意思:汉代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

出自作者[宋]张俞的《韩信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历史的进程中,那些有远见和胆识的领导者,他们能够把握时机,建立伟大的基业。具体来说,这首诗是对汉朝时期,一位伟大的君主在登基时接受授銊(授予权力的仪式),并成功地运用亡臣策(失去权力的臣子)的策略,最终建立太平基业的事迹的赞美。 首先,“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这两句诗描绘了君主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和行动。这里,“亡臣策”指的是汉朝君主接纳并重用了那些曾经失势的臣子,这显示了他的宽广胸怀和识人之明。“登坛授銊”则形象地描绘了君主接受权力的庄重仪式,象征着他开始统治的新阶段。 “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这两句诗则是对这位君主的远见和智慧的赞美。数仞土,形容的是高高的土堆,象征着艰难的历程和稳固的基础。这里暗示了这位君主在登上王位之前,已经为未来的太平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平基业,指的是这位君主通过接纳亡臣策,成功地稳定了国家,为未来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赞美了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以及把握时机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学习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未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历史是不断重复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并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
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
作者介绍
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关键词解释

  • 登坛

    读音:dēng tán

    繁体字:登壇

    意思:(登坛,登坛)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张景明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

  • 亡臣

    引用解释

    1.逃亡之臣。《礼记·檀弓下》:“君惠弔亡臣 重耳 ,身丧父死,不得与於哭泣之哀,以为君忧。”《战国策·齐策六》:“ 莒 中及 齐 亡臣相聚,求 閔王 子,欲立之。 法章 乃自言於 莒 。共立 法章 为 襄王 。”

    2.向战胜国称臣的亡国之君。《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君王亡臣 句践 ,使陪臣 种 敢告下执事: 句践 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