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吴宫》 徒令勾践霸,不信子胥贤。

徒令勾践霸,不信子胥贤。

意思:徒令勾践称霸,不相信伍子胥贤。

出自作者[唐]殷尧藩的《吴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吴王沉迷于歌舞、荒废朝政,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吴王爱歌舞,夜夜醉婵娟。”描绘了吴王沉迷于歌舞的场景,日夜笙歌,醉生梦死。这里的“婵娟”不仅指舞者的姿态优美,也暗喻吴国国势的衰颓。 “见日吹红烛,和尘扫翠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吴王沉迷歌舞的场景,他无视日升月落,只顾在红烛照耀下欣赏歌舞,连地上落下的尘土也要被扫去,以便让舞者更加显眼。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揭示了吴王对歌舞的痴迷已经到了无视现实的地步。 “徒令勾践霸,不信子胥贤。”这两句借历史典故讽刺吴王的行为。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国。而伍子胥则是吴国的大忠臣,他多次劝谏吴王,但吴王却沉迷于享乐,最终亡国。这里作者用勾践和子胥的故事来暗示吴王如果不听信忠臣之言,只沉迷于歌舞之中,必然会导致国家的衰败。 最后“莫问长洲草,荒凉无限年”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吴国衰败的深深叹息。长洲草是一个象征,代表了吴国的荒凉和衰败。无限年这两个字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吴国历史兴衰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揭示了吴王沉迷于歌舞、荒废朝政、不重贤才的错误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王爱歌舞,夜夜醉婵娟。
见日吹红烛,和尘扫翠钿。
徒令勾践霸,不信子胥贤。
莫问长洲草,荒凉无限年。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殷尧藩(780年—855年),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子胥

    读音:zǐ xū

    繁体字:子胥

    意思:春秋·楚大夫伍员的字。
      ▶楚平王杀其父奢兄尚,其经宋·郑入吴,助阖庐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不久,攻破楚国,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
      ▶吴王·夫差时,因力谏停止攻齐,拒绝越国求

  • 勾践

    读音:gōu jiàn

    繁体字:勾踐

    英语:Gou Jian

    详细释义:人名。春秋时越王,曾打败吴王夫差。见『句践』条。

    造句:

  • 信子

    读音:xìn zǐ

    繁体字:信子

    意思:
     1.指装在器物中心的芯子。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
      ▶《红楼梦》第四五回:“惟有这斗笠有趣;上头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拿下顶子来,只剩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