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杂咏 练渎》 鼓棹激风涛,扬舲逐雷电。

鼓棹激风涛,扬舲逐雷电。

意思:划行激风涛,扬舲驱逐雷电。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练渎》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吴越争霸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吴越水乡军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逝去的哀思。 首段描绘了吴越水乡的自然环境,水为国,行师利舟战,为下文的叙述铺垫了基础。接着描绘了夫差开河、试亲练兵的场景,展现了吴越争霸的激烈程度。 二、三段描绘了十万水师凌潮儿,材比佽飞健,鼓棹激风涛,扬舲逐雷电的壮丽景象,气势磅礴。同时,诗中通过描绘鸥避、龙愁等细节,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虑。 四、五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吴越争霸中恃强非伯图的批判和对历史变迁的哀思。最后一段通过对台上失娇姿,泉间掩惭面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吴越水乡军旅生活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逝去的哀思。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节刻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同时,诗歌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吴越争霸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越水为国,行师利舟战。
夫差开此河,艅艎试亲练。
十万凌潮儿,材比佽飞健。
鼓棹激风涛,扬舲逐雷电。
当时意气盛,谓已无句践。
鸥避去沙洲,龙愁闭渊殿。
恃强非伯图,倏忽市朝变。
台上失娇姿,泉间掩惭面。
至今西山月,恨浸秋一片。
犹有网鱼人,时时得沉箭。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风涛

    读音:fēng tāo

    繁体字:風濤

    意思:(风涛,风涛)

     1.风浪。
      ▶南朝·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曲江萧条

  • 雷电

    读音:léi diàn

    繁体字:雷電

    短语:打雷 霹雳

    英语:thunderbolt

    意思:(雷电,雷电)

     1.打雷和闪电。
      ▶《书•金縢》:“

  • 鼓棹

    读音:gǔ zhào

    繁体字:鼓棹

    意思:(参见鼓櫂)
    亦作“鼓櫂”。
     划桨。
      ▶《晋书•陶称传》:“鼓棹渡江二十余里。”
      ▶隋炀帝《遗陈尚书江总檄》:“山川共有,我据上游,鼓櫂之能,吴·楚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