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定风波·莫倚能歌敛黛眉》 他日相逢花月底。

他日相逢花月底。

意思:他日相逢花每月底。

出自作者[宋]周邦彦的《定风波·莫倚能歌敛黛眉》

全文赏析

这首诗《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离别时的情感和思绪,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表达了女子对离别的无奈和哀愁。她知道自己的歌声再美,也难以唤回离别的爱人,因为能够理解她歌声的人又有多少呢?这里,“能歌敛黛眉”是诗人的一个巧妙比喻,通过描绘女子唱歌时皱眉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她的哀愁和不舍。 接下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她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在花月底再次与爱人重逢,那时她会再次唱起那动人的歌声,希望爱人能够记得曾经的欢聚时光。这里,“花月底”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然后,“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她恨时间过得太慢,离别的时刻总是那么漫长,而无情的时间又怎能理解她的不舍和痛苦?这里,“更漏永”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煎熬和痛苦。 最后,“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的决心和乐观。她不再诉说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而是决定从醉中寻找解脱,希望明天有酒可以让自己忘却离别的痛苦。这里,“休诉”是女子对过去的告别,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离别时的情感和思绪,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倚能歌敛黛眉。
此歌能有几人知。
他日相逢花月底。
重理。
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
休诉金尊推玉臂。
从醉。
明朝有酒遣谁持。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关键词解释

  • 他日

    解释

    他日 tārì

    (1) [future;some other day;later on]∶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

  • 相逢

    读音:xiāng féng

    繁体字:相逢

    短语:撞见 碰到 遇见 赶上 遇到

    英语:come across

    意思:彼此遇见;会见。
      ▶汉·张衡《西京赋》:“跳

  • 月底

    读音:yuè dǐ

    繁体字:月底

    英语:e.o.m.

    意思:
     1.月光之下。
      ▶宋·晏几道《六么令》词:“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
      ▶元·刘因《玉簪》诗:“花中冰雪避

  • 花月

    引用解释

    1.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唐 王勃 《山扉夜坐》诗:“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唐 李白 《襄阳曲》之一:“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唐 贾至 《送王道士还京》诗:“借问清都旧花月,岂知迁客泣 瀟 湘 。” 清 吴伟业 《阆州行》:“ 扬州 花月地,烽火似边头。”

    2.指美好的时光。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