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当年似姬旦,炀皇前日肖曾参。
意思:王莽当年像周公,炀皇帝以前像曾参。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读史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王莽当年似姬旦,炀皇前日肖曾参。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通过描绘盗贼的形象,表达了对王莽、炀皇等统治者的批判,同时也揭示了仁义之心在任何时代、任何身份中都存在的普遍真理。
首句“王莽当年似姬旦”中,诗人借王莽比喻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仁慈、正义之心的统治者,但他们在位时却未能像周公旦那样真正施行仁政,表现出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第二句“炀皇前日肖曾参”则借炀皇比喻那些曾经有过恶行,但也有善良、仁义之心的角色。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即使那些曾经犯下恶行的统治者,也有可能在某一时刻表现出仁义之心。
接下来的两句“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是对全诗主题的深入阐述。前一句表达了盗贼也有仁义之心,无需被追捕和驱逐。后一句则揭示了盗贼并非都是恶棍,他们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这无疑是对那些对盗贼持以恶意和偏见的观点的挑战和反驳。
整首诗通过描绘盗贼的形象,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仁义之心的赞美。它提醒我们,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善良、仁义之心,而这种心性不应被忽视或轻视。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和压迫,往往源于对个体权利和尊严的忽视,以及对善良、正义的遗忘。
此外,这首诗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尊重,无论对方是统治者还是盗贼。我们应该以公正、平等、仁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以身份、地位或权力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和尊严。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通过描绘盗贼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善良、仁义之心的赞美。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保持公正、平等、仁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