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言(十一首)》 旅食何所营,亦复假耘耔。

旅食何所营,亦复假耘耔。

意思:旅吃什么用,又假除草助。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杂言(十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身处异乡的感慨之作,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当地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联“此邦非吾土,寄迹聊在兹”,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感慨,虽然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故乡,但因为各种原因,他在这里暂时停留,因此用“寄迹”来形容自己的状态。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当前环境的无奈。 颔联“旅食何所营,亦复假耘耔”,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虽然饮食无着落,但他还是借着农夫的身份,参与了一些农事活动,如“假耘耔”,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农耕文化的热爱。 颈联“玄冬苦霖潦,良苗奄离披”,诗人描绘了当地在冬季遭受暴雨的困扰,庄稼被淹没的景象,表达了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尾联“先师有遗言,耕也有时饥”,诗人引用孔子的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当地百姓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农耕文化的热爱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此邦非吾土,寄迹聊在兹。
旅食何所营,亦复假耘耔。
玄冬苦霖潦,良苗奄离披。
至今畎浍间,余波渺相围。
行恐春泽盛,耕垦失其时。
共虞斯人难,岂独念吾私。
先师有遗言,耕也有时饥。
且当竭所务,天道非我知。
¤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亦复

    读音:yì fù

    繁体字:亦復

    意思:(亦复,亦复)

     1.也。表示同样。
      ▶《后汉书•霍谞传》:“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世说新语•言语》“德操曰”南朝·梁·刘孝标注:“如

  • 旅食

    读音:lǚ shí

    繁体字:旅食

    意思:
     1.古代谓士而无正禄者的宴饮。
      ▶《仪礼•燕礼》:“尊士旅食于门西。”
      ▶郑玄注:“旅,众也。士众食,谓未得正禄,所谓庶人在官者也。”
     
     

  • 何所

    读音:hé suǒ

    繁体字:何所

    意思:何处。
      ▶《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韩愈《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宋·王安石《胡

  • 耘耔

    读音:yún zǐ

    繁体字:耘耔

    意思:语本《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谓除草培土。后因以“耘耔”泛指从事田间劳动。
      ▶汉·张衡《东京赋》:“兆民劝于疆埸,感懋力以耘耔。”
      ▶晋·陶潜《归去来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