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献刘济》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意思:草绿色古代燕州,莺声引独游。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又献刘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州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独自游玩的孤独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联“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诗人首先描绘了燕州的绿色草原和黄莺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独自游玩,被莺声所吸引,进一步表现出他的孤独和内心的宁静。 颔联“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诗人通过描绘大雁归巢和春天结束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的感慨。大雁归巢意味着故乡的召唤,而春天结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将思乡之情和时光流逝之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到深深的共鸣。 颈联“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燕州的自然景色,通过描述花朵凋落和流水奔腾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这一联与前两联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间的感慨。 尾联“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感恩和对未来的希望。虽然诗人身处异地,但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回到故乡,因此他不再登上望京楼,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州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草、莺、雁、花、水等,这些意象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故乡和异乡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莺声

    读音:yīng shēng

    繁体字:鶯聲

    意思:(莺声,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白居易《春江》诗:“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王逢《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莺声迥

  • 草绿

    读音:cǎo lǜ

    繁体字:草綠

    短语:草绿色 菜青 橄榄绿

    英语:grass green

    意思:(草绿,草绿)
    像青草一样绿而略黄的颜色。

    <

  • 独游

    读音:dú yóu

    繁体字:獨游

    意思:(参见独游,独游)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