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诗四首》 全身有逊接,直道无苟处。

全身有逊接,直道无苟处。

意思:全身有谦逊待人,直道没有如果处。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杂诗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一个人遵循道德原则,不屈不挠,全身而退的诗。诗的开头两句,“皇皇谒荆人,伈伈遵阳虎。”描绘了诗人虔诚而恭敬地去拜见荆人和阳虎。这里可能暗含了对道德高尚的人的尊敬和追求。 接下来的“及觉一礼亡,翩然遂违鲁。”讲述了诗人发现礼仪丧失,于是毅然决定离开鲁国。这里展现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的无法容忍,以及坚守原则的决心。 然后的“全身有逊接,直道无苟处。”描绘了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追求道德之路上,不妥协,不苟且。诗人坚守正道,不求便捷,表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最后的“故称圣如龙,屈伸兹可睹。”是对诗人的赞美,称赞他如同圣龙一样,能够屈伸自如,随机应变,但始终坚守道德原则。这也表明了诗人坚守道德底线,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决心。 整首诗以诗人的经历和决心为主线,展现了坚守道德原则,追求高尚品质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赞美,使读者对诗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皇皇谒荆人,伈伈遵阳虎。
及觉一礼亡,翩然遂违鲁。
全身有逊接,直道无苟处。
故称圣如龙,屈伸兹可睹。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直道

    引用解释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 ,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198

  • 全身

    读音:quán shēn

    繁体字:全身

    英语:from head to foot

    意思:
     1.保全生命或名节。
      ▶《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