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人唱吴歌》 记得通波亭下路,画船归去雨鸣荷。

记得通波亭下路,画船归去雨鸣荷。

意思:记得通波亭下路,画船回去雨鸣荷。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闻人唱吴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楚人不解听吴歌,我独灯前感慨多。记得通波亭下路,画船归去雨鸣荷》是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楚地(楚人)的不解风情的感慨。 首句“楚人不解听吴歌”,直接点明楚地(楚人)对吴地(吴歌)的曲调并不理解,这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和交流障碍。作者以楚人(楚地)和吴歌(吴地的歌曲)作为对比,暗示了楚地的人们对于吴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有限,而吴歌则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深深吸引着作者。 “我独灯前感慨多”这句则表达了作者在独自一人在灯前回想往事时,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既是对往事的怀念,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记得通波亭下路,画船归去雨鸣荷”两句,描绘了作者回忆中的一幅画面:在通波亭下的路上,乘着画船离去,雨声和荷叶相互应和。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作者对往事和地域文化的反思,表达了对文化差异和地域特色的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和惆怅,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地域文化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考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人不解听吴歌,我独灯前感慨多。
记得通波亭下路,画船归去雨鸣荷。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通波

    (1).谓水相通。《文选·班固<西都赋>》:“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李善 注:“与海通其波澜。”
    (2).指流水。 晋 陆机 《答张士然》诗:“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橈。” 唐 李详 《赠曹君直舍人元忠》诗:“ 閶门 飞阁架通波,四姓衰微逝景生。”

    读音:tōng bō

  • 画船

    读音:huà chuán

    繁体字:畫船

    意思:(画船,画船)
    装饰华美的游船。
      ▶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矶。”
      ▶宋·范仲淹《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

  • 归去

    读音:guī qù

    繁体字:歸去

    英语:go back; return

    意思:(归去,归去)

     1.回去。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唐·李白

  • 记得

    读音:jì de

    繁体字:記得

    短语:记 饮水思源

    英语:to remember

    意思:(记得,记得)
    想得起来;未忘。
      ▶晋·无名氏《休洗红》诗之一:“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